为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,农业部昨日发布《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“十二五”规划》指出,“十二五”期间,培育畜禽新品种(配套 系)50个以上,产业化开发的地方品种比例达30%以上,培育壮大一批畜禽育种企业,优质畜产品生产能力和畜禽种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。 上述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思路和主要任务,主要畜禽包括猪、牛、羊和鸡、鸭、鹅等家禽。 随着部分地区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,肉类的消费增长空间更为可观。《畜牧业“十二五”规划》指出,到2015年,全国畜禽规模养 殖比重提高10至15个百分点。尽管我国畜禽需求量大,但业内人士表示,我国的畜禽育种基础薄,而畜禽育种周期长,目前主要畜禽品种都是 国外品种。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,多个部委均在相关“十二五”规划中将畜禽育种列为发展重点,并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。 农业部昨日发布的《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“十二五”规划》指出,建立中央和地方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,形成以国家为主的畜禽遗 传资源保护局面,逐步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分级负责、重点突出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。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重点保护国家级畜禽 保护品种;地方人民政府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列入财政预算,不断加大资金投入,切实强化省级畜禽保护品种的保护。 此外,还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,鼓励和支持企业、个人参与保种,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、多元化的投入机制,积极引导工商资 本、民间资金参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。 事实上,除了上述规划外,农业部稍早发布的《农业科技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也将“动植物新品种培育”列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,并置于首 位。另外,科技部也把育种工作列为“十二五”的重点项目,进一步强化了政策和资金支持。科技部在去年11月发布的《“十二五”生物技术发展 规划》中就把“生物农业”列为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。